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原先預測2023會撞上地球的小行星證實為虛驚一場

  • 上版日期:111-03-09

今年初,一顆潛在危險小行星的發現讓天文學家們的心情像坐了一趟雲霄飛車一樣,1月6日美國亞利桑那州雷蒙山天文台發現了一顆直徑為70公尺的小行星,根據他們最初的觀察,這顆暫訂編號「2022 AE1」的天體可能在2023年7月4日經過時撞擊地球。

由於小行星軌道的不確定性在其被發現後的幾個小時內是最高的,在幾個不同天文台持續觀測,結果顯示其撞擊的機率不減反增,在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中被評為最危險等級,ESA與NASA都在它們的近地天體觀測中心的網站上發布了這項資訊。

幸好在積累了更多小行星路徑觀測資料後,分析結果顯示,其撞擊的機率急劇下降,科學家目前已經證實2022 AE1將不會撞上地球。

那麼天文學家究竟是如何從高風險天體漸漸排除該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威脅呢?起初對小行星的首次觀測只是一個資料點,要瞭解它的運動方向至少需要兩次觀測,而要確定一個軌道,則至少需要三次觀測,在多次的觀測之後,天文學家的資料點越來越多,進而可以得知一顆小行星完整的軌道參數,包含行進方向、行進速度、軌道偏心率…等等。

天文學家使用電腦模擬來計算小行星未來的軌道,並透過觀測誤差範圍內的起始位置及速度,創建大量的模擬資料,假如模擬了100萬個不同的軌道,其中只有一個軌道有撞擊機會,這時候可稱之小行星撞地球的機率為百萬分之一。

持續針對2022 AE1的追蹤觀測資料,成為該計算小行星軌道所需要的重要資料,也證明了年初的觀測資料所計算出的風險評估有誤,隨著一些熱心的業餘天文觀測者一同加入監測這顆小行星,歐洲航太總署表示在2023年7月初,2022 AE1小行星將在距離地球約900萬至1100萬公里的遠處飛掠而過。(編譯/許晉翊)

資料來源:Science Al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