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了死亡恆星未曾看過的精細影像–南環狀星雲
- 上版日期:111-07-15
圖說:韋伯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南環狀星雲,左為近紅外波段,右為中紅外波段。
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近紅外相機(NIRCam)所拍攝的左邊照片中,中間亮星的光線非常突出,甚至發散成了星芒,行星狀星雲周圍有極細的光線從氣體和塵埃中的空隙處射出,就像陽光穿過雲縫一樣。而中紅外儀器(MIRI)拍攝的右邊照片中,首次拍攝到了被氣體塵埃包圍的第二顆死亡恆星–白矮星;較亮的那一顆還處於恆星演化的末期階段,未來它也可能會噴出自己的行星狀星雲。與此同時,亮的恆星會影響星雲的外觀。當這對恆星與白矮星相互繞行時,它們會「攪動」氣體和塵埃,進而產生不對稱的星雲圖案。
由於行星狀星雲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觀察它就像在看一部慢動作影片,過去恆星所噴出的每一個殼層都能讓研究人員精確測量內部的氣體及塵埃,這些塵埃從集中漸漸地消散,直到成為星際介質,在星際旅行數十億年後成為新的恆星或行星的原料。
圖說:黃圈的亮光處為新發現的星系
資料來源:NASA、Science Alert